首页 > 锐思研究 > 每周案例

锐思研究

每周案例-外贸国企为冲业绩,大力发展蹊跷“小”业务 ----之如何发现“小”业务的“大”风险时间:2019-12-09

【案例分析】

在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如何迅速把握企业新业务模式的实质,识别未经揭示的新风险,是企业内审部门目前面临的普遍难题,更是新的挑战。

“小”业务带来的“大”风险

案例中,为了应对上级的考核压力,业务部门选择通过大力发展一项量大、利润低的“非主营”业务拉升业绩,形成一个“国有背景”的具有资金池功能的进出口贸易平台,为身处境内、外的“无名”小企业间的国际贸易“保驾护航”,收取“微薄”的劳务费。这使身处这个国际贸易链条中间的A公司 “背负”着多项风险:资金风险国内生产厂商基本上都是先收款后发货,国外买家若还未付完款,A公司就得先垫付国内生产商的款;合规风险收付资金、准备进出口单据完全按照贸易伙伴的指令进行;财务核算风险贸易资金往来、会计记录无对应的合同或订单为依据;违约风险对货物情况、交易对手方的情况均不甚了解;法律风险与上、下游之间签订的销售订单、采购订单使其承担着条款规定的法律责任。

从审计情况分析,不仅是A公司集团内审部,连业务部门本身对于自己开展的这项业务的实质、资金活动、相关风险都不甚了解,只是看行业里其他公司有类似的做法,认为只是简单的行业惯例,并未深思这里面所蕴含的资金风险、合规风险、财务核算风险、违约风险、法律风险,甚至被某些犯罪集团所利用的可能。这些风险任何一项都不容小觑,更可怕的是企业本身对此似乎浑然不知,所以对企业而言,最要警惕的是未被揭示的风险。

识别“大”风险的“小”技巧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风险识别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1、关注异常波动的财务指标

本案例中,张部长意识到公司的贸易业务可能存在风险的出发点就是异常的财务指标变动——收入规模的异常增长。根据我们的经验,收入快速增长但利润水平增长率却不能与之相匹配,往往是一个高风险的信号。在企业的内审工作实践中,多关注财务指标的变动情况,是一个有效的搜索风险信号的办法。

2、以单据流入手摸清业务实质

本案例中,小金识别业务实质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对业务合同与会计记录的研究,确认了“真代理、假买断”的业务模式,初步评判了这项业务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重点关注;第二阶段是通过分析代表资金流的财务单据和代表实物流的业务单据,摸清业务链中资金流与实物流情况,再将单据流、资金流、实物流综合比对后,评估A公司在整个业务链条中所承担的风险。同样,在企业内审实践中,可能会面对用重重概念包装的各类业务模式,最快速抓住业务实质的办法就是利用穿行测试,刻画单据流、资金流、实物流,如果三者之间存在不一致或者流向不清晰,往往预示着较高的业务风险。

3、充分利用公开信息渠道

在本案例中,小金通过搜索交易对手方的公开信息,评估了A公司交易对手方的资质,并对业务风险进行了具体的评估。在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的企业中,业务开展的过程性文件缺失情况往往较为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对业务风险进行评估把控,但是内审部门可以通过公开渠道,搜索工商信息、诉讼信息甚至是互联网上有痕迹的交易信息,来印证假设、评估风险。

最后,希望我们的分析能让像A公司一样“摸黑”开展“新”业务、忽视风险管理的企业有所警示,更希望对为识别新业务风险而一筹莫展的内审人员有所启示。